全媒體記者佘玥 通訊員晏芬
“老魯啊,你今天咋這么早?”“在家也是一個人,早點來還能跟村里人一起聊家常。”4月10日上午11時,孝昌縣陡山鄉陸東村的村民魯卓平準時出現在村幸福食堂里。還來不及坐下,就和先到一步的“飯友”寒暄起來。
在陸東村,還有30余名老人和魯卓平一樣,經常來這里享受幸福的味道。
幸福食堂的建立,得從去年說起。陸東村總人口1105人,7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88人。其中,空巢老人12人。近年來,陸東村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深入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在走訪調研中發現村里老人們經常吃剩菜剩飯,不少空巢、留守老人更是“粗糧煎餅就咸菜”地湊合。簡單的吃飯問題,不僅成了在外子女的牽掛,也是他們每天都要面對的現實難題。
“一定要讓他們天天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村黨支部書記魯軍明決定在村老年活動中心開設幸福食堂。
村黨支部按照黨建引領、政府支持、村級主辦、多元籌資、志愿者參與的思路,充分發動鄉賢聯誼會和村里的“五有人士”捐款,籌資10萬元作為運轉資金;同時招聘村里2名留守婦女吳翠華、黃清負責食堂運作;由村工作人員統一購買食堂所需菜、蛋、肉、油等食材,并不定期隨機抽檢,確保食品安全。
2022年底,陸東村幸福食堂正式開放。
熱騰騰的米飯、葷素搭配的菜肴、親民實惠的價格,讓老人們贊不絕口。村里魯大爺高興地說:“食堂充分考慮到老人的就餐習慣,菜品軟爛、低油、少糖,葷素搭配適中,我們吃得很舒心。”記者了解到,該食堂供應中、晚餐,老人們只需花2、3元錢,就能吃上餐標15元的三菜一湯且每天不重樣,90歲以上的老人還能免費用餐。
與此同時,幸福食堂也成為老人們守望相助、交流感情的場所。用餐之余,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嘮家常、看電視、打牌下棋,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陸東村還會組織志愿者來幸福食堂開展敬老愛老活動,為老人理發、梳頭,陪老人散步、下棋、聽老人講故事……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讓老人們生活充滿了喜悅。“在這里,我并不感到孤單。”陸東村空巢老人宋貴芳笑道。
孝昌縣民政局養老服務股負責人晏芬介紹,在保障基本用餐需求的基礎上,該縣積極探索開展適老化改造、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新型養老模式,持續增加養老供給,讓普惠性的養老服務惠及更多農村老人。
■記者手記
“小飯碗”裝著“大民生”
一菜一湯,品出溫暖民生;一粥一飯,嘗出幸福晚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農村空巢、獨居、孤寡、失能老人逐步增多,老年群體的“吃飯難”問題日益凸顯。
幸福食堂的創辦,看起來是解決農村老人吃飯的問題,實際上傳遞的是社會關懷,探索的是一種惠及面比較廣的養老服務。孝昌陡山鄉陸東村幸福食堂不僅保障了老年人健康營養的需求,更豐富著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也是養老服務改革最終的目的——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