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彭店鄉羅田村高標準農田。
云夢義堂鎮鄖都村高標準農田的育秧基地。
云夢義堂鎮隕都村高標準農田現代化排灌設施。
全媒體記者肖青松 特約記者龔紅焰 高玉峰 通訊員陳德民
春回大地農事忙。在繁忙的春耕備耕時節,云夢縣義堂鎮鄖都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片內,溝渠、管網、泵站都已高標準建設完畢。“片區高標準農田已具備早稻栽種條件,即將開始栽秧。”4月18日,該片區項目施工方負責人柯小軍介紹。
“目前,我市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共有33.86萬畝,堅持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優質高產高效的要求推進建設,主體工程都已基本完工。一塊塊‘巴掌田’變成了‘連片田’‘高產田’,為穩定春耕生產打牢堅實基礎。”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
農田提標準 種糧增底氣
近年來,每年市委一號文件都對高標準農田建設作出安排部署,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圍繞從“高”字上做文章、從“高”字里要效益,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建一片、成一片,推動高標準農田建得好、用得上、有效益、管長遠,助力提升農田種植機械化、規;、智能化水平。
鄖都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片區原先是低洼地,水源地遠,易澇易旱,產量不高。2022年,云夢縣將該片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共有5500畝,清淤坑塘14處,新建泵站4座,修建設水渠9.45千米,新建PE管道6.61千米,安裝涵管水閘87座,其中,建設高效節水農田1000畝。云夢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銀平介紹,“可年新增農產品58萬公斤,新增農業產值245萬元。”
在鄖都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陽貴平心中,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春天里奏響的“動聽旋律”。他一邊緊盯該片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每天到施工現場,督促施工方嚴把質量關;一邊抓緊時間,科學安排育秧,為春耕生產做準備。
陽貴平帶著我們參觀合作社育秧大棚,齊整整、綠油油的秧苗已經8厘米了。“第一批次的秧苗已經送到稻田,這已經是第二批次了。通過這兩個批次育秧,完全可以滿足5500畝高標準農田的栽種,只用等5天就可以插秧了。”陽貴平說。
看到平坦寬闊的田間道路縱橫交錯,平整美觀的灌溉溝渠直達田間地頭,陽貴平打開了話匣子:“有了機耕道,農機可以直接開到田里,種田省心又省力。不光如此,高標準農田旱能澆、澇能排,我對糧食豐產有底氣、有信心!”
應城楊嶺鎮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2.66萬畝。通過土地平整、建設排灌設施,建成“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的高產田、增收田。該鎮干部楊柳一直分管農業,對高標準農田建設贊不絕口:“高標準農田更加節水、節電、節肥、節藥,農田道路通達率和農業生產效率明顯提高,既激發村民種植積極性,更有效促進農業規;、專業化、標準化生產經營。”
楊嶺鎮龍集村鴉雀窩片原是低洼地,共有200多畝,分散到近20戶耕種,每畝糯稻產量只有800斤左右,農戶積極性不高。通過改造后,每畝糯稻產量可達1300斤。農戶之間通過流轉,現在集中到5戶耕種。“前些年,小田分散,又缺水,耕種操心費神,種多了忙不過來,種少了又沒有效益。”楊嶺鎮龍集村村民王進俠說。今年,有了高標準農田作保障,他流轉了耕地近70畝。
下足“繡花”功 提高耕地地力
備耕先備田。我市推動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高起點規劃,強化質量引領,嚴格要求管理,確保按質按量按時完成建設任務,助力春耕生產。大悟對建設質量高的前三名企業實行獎勵機制,對后三名企業實行處罰,督促各地高標準推進建設。
“高標準農田‘高’在何處呢?一是農田質量高,二是產出能力高,三是資源利用效率高。”市農業農村局相關科室負責人表示,高標準農田具有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等優勢,通過標準化改造,農田將實現旱能灌、澇能排,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大大提高。
在義堂鎮好石垸片高標準農田,原先的田埂消失了,新鋪設的機耕路將農田分成幾大片,每片四周都由溝渠互聯,相隔幾米有管道通向溝渠,灌溉、排澇泵站修到田邊,可以實現雨天排澇、天旱灌溉。劉銀平介紹,將在田四周種植綠化帶,安裝滅蟲燈,讓昔日零碎閑散田、低效田,蝶變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高產田、增收田,繪就糧食生產好“豐”景。
我市遵循“相對集中連片、整村整鎮推進”“缺什么、補什么”“分類整治”的原則,科學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通過設計農田生態循環水網,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生產技術,既提升農田改造“顏值”,也提高產值,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農業發展,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
云夢胡金店合心片區土壤砂性,主要種植油菜、玉米和土豆。為提升灌溉排澇能力,云夢縣在該片區打好水、田綜合治理“組合拳”,建設機井,暢通排水管道。記者看到,在施工現場,云夢縣農業農村局加強檢查指導,督促高質量建設。施工方負責人余迪聰表示,將合理安排工期,確保不影響玉米、土豆的播種。
在楊嶺鎮翟河村高標準農田片,記者看到,曾經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巴掌田”,如今變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澇能排、旱能灌、蟲能防”的高產田。該鎮還根據土壤土質,在改造地塊、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進行土壤改良,添加了有機肥。楊柳感慨,“如今渠道、泵站、管網等灌溉設施一應俱全,田澆得更及時,更省力,成本降低不少,種田底氣足足的。”
楊嶺鎮龍集村鴉雀窩片通過修建泵站、渠道,從漁子河水庫提水抗旱。為了提高抗旱效益,將抗旱管道埋到田里面,在田塊四周按照噴灌龍頭,根據各田塊水情、墑情,科學合理灌溉。應城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計平算了綜合賬:抽水抗旱每畝要200多元,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可以節約抽水抗旱成本,降低勞動強度,提升田間農作物間通透性,每畝糯稻可增產100斤左右。
建成高標田 激發新活力
大片規則的田地、阡陌縱橫的機耕道、伸向遠方的溝渠……春耕在即,走進全市高標準農田項目現場,田間地頭日益忙碌,一幕幕“良田美景”盡收眼底。
土地是農業生產的命脈。我市把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保障糧食生產、促進農業增效、推動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通過道路優化拓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等措施,集中打造糧食豐產區、糧食高產區。“通過高標準農田改造,村民可獲得流轉資金和打工收入,村里還可增加集體收入。”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更有利于采取集中招商、統一流轉的方式,流轉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N植農作物,集中打造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成為當地‘糧倉’。”
楊嶺鎮龍集村會計王連寶感慨:“如今,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不僅耕種面積得到擴大,同時土壤土質得到改良,農業生產環境明顯改善。”據他介紹,改造后的地塊,村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可有效解決耕地“撂荒”問題。
有了良田做保障,今年春節,陽貴平格外繁忙,提前做好了春耕各項準備。在鄖都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片,記者發現,新修建的灌溉渠里蓄滿了水。“合作社將栽種5000畝再生稻,在近幾天開閘抽水,插秧機開始栽秧。”陽貴平說。
看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巨大利好,陽貴平共投資220萬元添置育秧等機器設備,參與鄖都高標準農田片區建設。在他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鄖都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育秧工廠和大棚。陽貴平在他心里算了一筆賬:“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可以進一步提高水稻品質,提升合作社經濟效益。”
田成方、渠成網;水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產量高、生態美……
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深入實施,我市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巨大改變,種植水平穩步提升,一幅幅鄉村振興的全新圖景正精彩展開,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現代化農業發展前景已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