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謝蕾
2023年的春天是“火熱”的——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平穩轉段,今年一開年,出口企業就“滿血復活”,紛紛出海“搶”單;工業企業“趕”著春光加緊干,滿足日益激增的訂單需求。
40余萬戶的市場主體,是孝感經濟的基本盤。在這個春天,活力十足,釋放“熱情”。
春節期間,全市94家工業企業爭分奪秒堅持生產。節后,各地市場主體更是搶時搶工搶開局,為新春增添“暖”意。
從首月到首季,孝感經濟在“穩”字中起步,在“進”字中發展,穩扎穩打跑出了“熱氣騰騰”的“第一步”:
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高于全省1.2個百分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
“穩”字當頭起好步
首季孝感經濟,一個“穩”字可顯形神。
穩在投資精準發力——
新年伊始,各地便及早謀劃,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快馬加鞭。
S109省道孝感至漢川公路孝南段等24個重大交通項目和孝武大道綜合改造工程進入開工建設階段,成為孝南穩定社會預期、擴大投資效應的開年之作;協豐高科產業園二期項目破土動工,見證高新區“新速度”;楚能新能源鋰電池項目建設“火力全開”,夯實臨空發展底盤……
能開則開,能早則早,能快則快。我市搶
抓中省政策窗口期,以“敢快干”的過硬作風,積極開展重大項目高質量建設行動,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全市投資持續提速進位。
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2%,高于全省3.4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2位。投資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穩在招商量質齊升——
實現一季度“開門紅”,關鍵在項目、支撐在項目。
今年以來,我市不斷強化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以“第一氛圍、第一力度、第一精力、第一責任、第一保障、一把手抓招商”,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比拼躍升”行動,持續在鏈上發力、向質上聚力,推進精準招商、靶向選商,努力實現開局企穩、全年固穩。
1至3月,全市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65個,其中,引進10億-50億元項目26個,50億-100億元項目6個,100億元項目4個,個數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52.94%、50%、100%,為孝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
穩在消費蓄勢聚力——
街道車水馬龍,商家張燈結彩,促銷活動紛紛上線,文旅市場火熱復蘇……
春意盎然,煙火升騰。今年以來,孝感主動作為,精準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培育消費熱點,提振消費信心,助燃城市煙火氣。
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05億元,同比增長8.6%,增幅居全省第3位。
時和勢總體有利,但艱和險在增多,正是我們所處發展環境的深刻寫照。因此,這份“開門紅”、“開局穩”的經濟答卷,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變中求“進”新意濃
首季實現“開門紅”,并不意味著全年一定就能高開高走。只有把轉方式、調結構、促轉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方能競進有為。
縱觀“一季報”,轉變,無疑是孝感經濟的主線。
在市高新區,大禹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武漢“研發飛地”,孵化科技力量,孕育創新能量,站穩行業地位;華工科技高理公司瞄準新能源汽車PTC加熱器賽道,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一季度公司整體銷售額同比增長48%。
在漢川市,湖北恒大包裝有限公司、湖北蜀峰線業發展有限公司獲批2022年度國家級綠色工廠;雙橋(湖北)有限公司獲批2022年度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工業產業逐“綠”前行,綠色正成為漢川工業最亮麗的底色。
在云夢縣,湖北夢澤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用大工業思維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接二連三”激活“農業+”。
從拼成本到拼研發、拼生態、拼模式,在孝感,開始“變臉”的企業層出不窮,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企業的發展共識。
各地黨委、政府亦積蓄力量伺機而“進”,把加大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列為2023年重點工作,精心謀劃加快部署,為產業強筋壯骨、脫胎換骨注入動能。
在剛剛舉行的一季度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現場,75個優質項目花落孝感,其中多為高端裝備制造、高新產業、新材料項目,加速重構孝感經濟版圖。
今年以來,孝感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新”意凸顯。
1至3月,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4.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個百分點;全市共獲批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6家,居全省第3位。
臨“憂”不避提信心
誠然,持續向好的“穩”,固然可喜;不確定性的“憂”,亦不容忽視。
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依然不可小覷,孝感經濟難以獨善其身,下行壓力仍然存在。
面對有喜有憂的基本面,孝感以確定性舉措,對沖不確定性因素,提振發展信心。
1月30日,全市三級干部大會召開,吹響了新一年砥礪前行的集結號。大干快干,搶前爭先,奮力奪取“開門紅”,拼出“滿堂彩”,成為孝感各地各部門的行動自覺。
瞄準市場主體的“燃眉之急”“心之所盼”,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傳遞孝感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為加快建設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提供堅強保障。
這個春天,各地發揚“敢快干”的作風,精準發力,政策步步擴圍、次次加力,扎實開展“聯企業、送政策、解難題、穩主體”幫扶活動,持續深化“雙千”行動、“服務企業大走訪”,推動系列政策全面落地、充分顯效,全方位、全鏈條、全要素激發促進民營經濟行穩致遠,市場主體展現出蓬勃生機和強大韌性。
一系列舉措擲地有聲,在統籌經濟“穩與進”中創出良好開局。
一季度,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6.5%,增幅居全省第5位;全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10家,居全省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