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張聰
“禮贊新時代、奮進新征程”——迎慶黨的二十大優秀影視劇展播活動重點項目、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日前在東方衛視熱播。
《我們這十年》通過《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礪劍》《熱愛》《未來已來》《理想生活》《前!贰渡衬狻贰段鬣l明月》《唐宮夜宴》《堅持》(按故事發生時間排序)等單元故事,力圖塑造新時代人民群像,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充分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成就,展現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不斷增強的美好歷程。
200多個選題中確定11個單元故事
據悉,《我們這十年》立足這十年輝煌成就,以單元劇形式講述“我們”的故事。
最終,“八項規定初心中國”“一帶一路開放中國”“民族一家團結中國”“公平正義法治中國”“精神富有文化中國”“同舟共濟偉大中國”“綠水青山美麗中國”“軍隊建設強大中國”“區域協調同心中國”“命運與共人類中國”“科技自強創新中國”等單元主題方向從最初定下的200多個選題中最終確定,作為展示中國這十年發展的橫切面。
單元主題是如何與故事融合在一起的?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礪劍》以“國防和軍隊建設”為主題,展現了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風采;《理想生活》通過華僑女孩阿香和進口展國際部負責人彼得曹的國際商務故事,表達中國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真誠愿望……
《我們這十年》發布會上,總策劃張曉東表示這是一次優中選優的重大主題創作:“這十年變化太大,改革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書寫。我們最后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這五個方面來圈定選題方向,從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突破來尋找具體的點。”
100多位一流編劇導演主演投入拍攝
作為二十大獻禮劇中采用單元劇模式的劇集,《我們這十年》在制作上精心選題、匠心打造,更調動核心策劃團隊60余人,云集國內100多位一流的編劇、導演、主演主創,走進街頭巷尾,深入田間地頭,實地采風,體驗生活。
《前!返木巹≡谏钲谇昂艄鲩_展了將近4個月的采訪與采風工作,整理近5萬字的文字資料;《礪劍》的編劇堅持深入軍隊調研,收集了大量軍隊改革、陸軍合成旅的一手資料和人物素材,甚至為此推遲手術時間……
談到《我們這十年》的看點時,總制片人傅斌星說:“最主要的看點來自于真實。最好的故事源自最真實、最生動的人物原型和最生動的故事。所有單元創作取材也是來自于這十年,來自于我們,來自于每一位主創的現實題材創作,所以情感是真實的、脈絡是清晰的、立場是堅定的、故事是精彩的。”
總編審程蔚東表示,《我們這十年》選擇的就是這十年中的“我們”,是十年中“我們”的生活和故事,“我們的故事代表了時代前進的方向,代表著那些具有嶄新生活面貌的鮮活人物,代表著時代歷史洪流中方方面面的生活。”
4000多人的劇組穿越大江南北
《我們這十年》由趙依芳擔任總出品人,傅斌星擔任總制片人,張曉東擔任總策劃,程蔚東擔任總編審,毛衛寧擔任藝術總監,集結了毛衛寧、侯京龍、王逸偉、劉海波、楊陽、庫爾班江、劉雪松、安建、李東霖、李昂、楊磊、滕華濤等導演,白百何、白宇帆、董勇、郭曉東、侯勇、黃志忠、林一、譚松韻、王凱、王雷、閆妮、楊子姍等主演的強大主創陣容(排名不分先后),全劇組人員多達4000多人。項目規模之大、人員之多、難度之大、輻射之廣,均屬業內罕見。
據悉,全劇拍攝地從杭州到新疆、從鄭州到廣州、從江南水鄉到西北大漠,涉及全國十多個省市。其間,《唐宮夜宴》置景組人員在40多攝氏度的酷暑中揮汗奮戰28天,演員們則要穿著厚重的羽絨服完成雪景戲的演出;在廣州搭景拍攝《一日三餐》時,劇組遭遇持續性臺風暴雨極端天氣,但為搶拍攝全組通宵搭建數十米高腳手架不停,最終歷時16天完成了主場景的搭建;《礪劍》劇組受疫情影響,原定群眾演員無法到位,有一場部隊移防、家屬孩子默默送別的感人戲份因缺少群演,團隊不得不在軍營內挨家挨戶尋求軍人家屬幫助才完成這場重頭戲……
《我們這十年》劇中人物都是選取現實中真實的人物案例進行藝術加工,從而以點帶面,塑造新時代人民群像。這種塑造方式,是期待讓觀眾在主人公身上看到自我,再從自我看見中國,全劇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力圖寫出生活味、煙火氣,真實描繪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真情謳歌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風貌、新奮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疑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在第一時間刪除,xgw8888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