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基里巴斯農漁業專家組開展外島調研。
2021年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上,外賓點贊恩施玉露
科珈種業在巴基斯坦開展水稻育種
援外專家在非洲指導水稻種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陳青 方艷珍
“嗚——”9月15日,俄羅斯莫斯科別雷拉斯特站,滿載50個貨柜、重約1000噸、貨值6000余萬元的湖北茶到站了!
20天前,這趟湖北茶出口俄羅斯首發專列從中鐵聯集武漢中心站出發,經漢丹線、焦柳線運行,由阿拉山口出境,順利抵達終點。這是湖北茶搭乘“鋼鐵駱駝”駛入俄羅斯的“首秀”,也是湖北優質農產品抱團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動見證。
一路香茗一路情,一程山水一程歌。近年來,我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圍繞“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農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展國際“朋友圈”,外向型農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13家國貿基地樹立“高”標桿
坐專列“駛入”俄羅斯的湖北茶,來自湖北孝感紅貢茶有限公司、湖北漢家劉氏茶業有限公司、湖北大廣茶業集團有限公司。
早在2019年,孝感紅把首家海外倉建在俄羅斯——中國茶海外展銷中心。“展銷中心采用倉儲式365天不間斷展銷,把中國茶葉批發市場開到進口國采購商家門口,為中國茶企爭取更多海外訂單。”公司董事長樂子華介紹,來自13個省的300家大中型茶企入駐展銷中心,中心與俄羅斯國家咖啡茶葉商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商會680多家會員單位作為定點采購商,年茶葉訂單8000噸以上,貨值接近1億美元,近3年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遞增。
2021年,孝感紅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連續兩年,我省有安琪酵母、隨州品源、屈姑食品等13家基地獲認高質量發展基地,涵蓋蔬菜(食用菌)、小龍蝦、茶葉、柑橘、活性酵母、禽蛋等六大優勢農產品出口產業類別。
高質量發展基地“高”在哪兒?
“獲認基地克服多重風險挑戰,出口貿易韌性強、活力足,它們生產標準高、產業集聚度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認可度高和綜合服務水平高,不少企業國內有基地,國外建廠建倉,在農產品出口聯農帶農等方面呈現穩定的發展態勢。”省農業農村廳交流合作處處長楊可俊說。
高質量發展基地都是我省十大農業產業鏈重點企業。企業在拓寬國外市場過程中,主動適用海外市場標準,接軌國際食品安全體系,采用國際農產品標準指導生產加工過程。安琪酵母建立關鍵控制點監視系統,構建可追溯體系;屈姑公司建有柑橘基地自然生態信息、樹體果實生理發育信息和果園視頻信息等系統,樹編號、果編碼,產品從田間到舌尖全程質量可追溯;雙港公司安裝了供港澳蛋品射頻溯源管理系統。
高質量發展基地注重科技研發、創新發展、理念升級和產品升級,出口產品結構由原料型產品為主向適應海外消費需求的高附加值深加工制品轉變。華山水產構建了小龍蝦標準化的養殖、加工及廢棄蝦殼提取甲殼素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是國內首家獲得歐盟甲殼素系列產品注冊的企業;品源公司建設了全國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萬噸香菇調味品自動化生產車間,香菇醬料日產量達到百噸以上,2021年香菇醬逆勢突破出口2.5億美元;興利食品獲授權專利69項,獲得香菇醬、銀耳湯、香菇湯、凍干米茶等4個發明專利,開發干制食用菌、香菇醬調味品等系列產品。
湖北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美譽度、市場效益持續提升。今年1—8月,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20.60億美元,同比增長28.9%,排名全國第七、中部六省第一,出口目的地有143個國家和地區。
為全球糧食安全貢獻湖北力量
湖北禾豐糧油集團有限公司莫桑比克水稻全產業鏈項目,是湖北農業“走出去”的一面旗幟。
在省農業農村廳等省直部門的支持帶領下,禾豐依托農業農村部認定的首批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中-莫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在莫桑比克注資成立“聯禾非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水稻全產業鏈農業合作示范區。
據董事長周明照回憶,公司第一株禾苗的栽種并不那么順利。歷時一年多,海外團隊從最南邊的首都馬普托一路向北,最終在中部的索法拉省布濟縣租下1.5萬畝土地,又花3000多萬元實施“旱改水”。2013年11月,禾豐的水稻總算是種在了布濟的土地上。
聯禾公司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干,統一提供種子和肥藥,指導種植和田間管理。以100公頃為單位成立一個水稻種植小組,由國內種田能手擔任組長,再雇當地人進行日常田管,小組按承包經營方式運作,多產多得。收獲季,公司提供農機收割服務,收購成熟稻谷。依此模式,當地農民的水稻產量翻了3番,不僅可滿足一家人全年的口糧需求,余糧還可賣給公司換取現金,收入也翻了三番。
目前,聯禾公司在布濟縣建成1000公頃水稻高產農田和占地11.56公頃的現代化農場一座, 在索法拉省棟多市建成倉儲物流園,成為莫桑比克大米加工大型企業之一,形成集水稻種植、收購、加工、營銷、生豬養殖和蔬菜種植為一體的循環種養加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種子出口不僅是出售商品,更是傳播農業種植的先進技術和理念……”秉承著這一信念,武漢國英種業積極向海外市場輸出優質雜交稻種,先后與菲律賓、越南、巴基斯坦、緬甸、印尼等國家開展種子貿易、聯合研發與全產業鏈項目,至今累計出口雜交稻種子近萬噸。
多年來,省農業農村廳不斷完善對外合作項目信息、人才、科技等服務的保障體系,打造了一批境外產業集聚和合作平臺。由湖北農墾聯豐海外農業集團負責的中-莫農業技術示范區完成了蔬菜、水稻育種品系比較試驗,其中耐鹽堿雜交水稻產品平均超1000斤/畝,帶動當地就業超過1000人,得到莫桑比克政府的高度評價。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22家涉農企業在境外設立了26個農業公司,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等19個國家和地區,農業投資涉及農、林、牧和農林牧漁服務業,帶動了當地糧食、經作、畜牧、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發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基里巴斯,位于太平洋的中部,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地跨赤道、腳踩四大半球的國家,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2019年9月,中國和基里巴斯復交,中方實施的首個對基援外任務——“援基里巴斯農漁業技術援助項目”,經農業農村部推薦、商務部審查,交由省農業農村廳來執行。
省農業農村廳迅速組建援外專家組,6名專家涵蓋農機、畜牧、蔬菜種植、水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專業。2019年底,出行手續辦妥,出行時間定在大年初七。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出行計劃擱淺。為了讓基方感受到中國的誠意,省農業農村廳提前捐贈一批農機設備,又舉行網絡培訓教基方操作。
2020年9月,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專家組租大巴從武漢開到浙江舟山,在舟山乘坐漁船前往基里巴斯。“有的專家上船就開始暈船,在經過了18天顛簸后終于到達了基里巴斯,國慶節都是在海上度過的。”省農業農村廳高級工程師王江兵說。
專家們抵達后,發現基里巴斯的農業資源十分匱乏:土壤主要來源于樹下和灌木林中含腐殖質的沙土;農業用水主要來源于井水和雨水,但井水含鹽量較高;且肥料多來自于殘枝敗葉,非常不適宜農業的發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來自湖北的專家們在養雞、養豬、蔬菜種植和養魚各方面,對基里巴斯的合作伙伴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成功幫助當地農業發展。在專家組的幫助下,當地兩個農場成功種植了玉米、西瓜和茄子等,不僅產量高,當地人吃了中國的蔬菜,都說“杠杠的!”
近年來,我省共承擔援外項目14個,先后向莫桑比克、剛果(金)、納米比亞、埃塞俄比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選派50多名專家,完成30批次、50個發展中國家、699名農業官員和農業技術管理人員培訓,為發展中國家傳授涵蓋水稻育種、良種示范培訓、農業技術指導、沼氣開發、畜牧養殖等技術示范。
作為國家農業援外培訓基地,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建有150余人的援外培訓高級專家師資庫,累計為128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政府官員和專業技術人員2388人,并廣泛開展對外技術交流與經貿合作,千方百計為企業“走出去”牽線搭橋。
凝聚對外合作共識,聚集“抱團出海”合力,加強“一帶一路”共建對接,湖北農業揚帆遠航!
數說湖北外向型農業
2021年,我省農產品出口46.38萬噸,出口總額為27.3億美元,同比增長24.9%,保持全國第8位,創歷史新高。其中,調味汁及制品(含香菇醬)、活性酵母、蔬菜汁、植物膠液及增稠劑、小龍蝦等出口位列全國第1位、茶葉位列全國第5位。
13家企業獲認農業農村部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其中,2022年獲認8家,數量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二。
我省22家涉農企業在境外設立了26個農業公司,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等19個國家和地區,產業涉及農、林、畜牧和農林牧漁服務業,投資存量達到17916.98萬美元。
承擔援外項目14個,先后向莫桑比克、剛果(金)、納米比亞、埃塞俄比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選派50多名專家,完成30批次、50個發展中國家、699名農業官員和農業技術管理人員培訓。
先后組織實施5.3億元人民幣國際農發基金貸款秦巴片區十堰市農業特色產業開發項目、世界銀行1.5億美元貸款湖北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項目、亞行貸款5000萬美元農業綜合開發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等。
2021年,在中非創新合作大會上,湖北省聯豐海外開發集團建設的農墾農業技術(莫桑比克)國際技術轉移離岸中心被認定為首批5個湖北省國際科技合作離岸中心。
13家國家級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品源(隨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湖北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萊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華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秭歸縣屈姑食品有限公司
美靈寶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孝感紅貢茶有限公司
湖北中興食品有限公司
湖北雙港農業科技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飄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浩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鐘祥興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ū景鎴D片由省農業農村廳提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疑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在第一時間刪除,xgw8888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