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事關民生福祉,綠水青山離不開司法護航。2021年1月1日起,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調整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案件管轄范圍的通知》,集中管轄全區環境資源案件。截至今年8月31日,共受理環境資源案件4953件,審結4858件,結案率達98.08%,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大美新疆貢獻了司法力量。
劍指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
“現在開庭!”2021年10月29日上午,哈密鐵路運輸法院一宗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公開開庭。
承辦法官努爾比亞·阿力甫介紹,同年7月的一天,被告人馬某貴約好友馬某晚上摸黑一起偷獵鵝喉羚。當晚兩人逮住了3只鵝喉羚,并將鵝喉羚的頭和蹄子割去遺棄,軀干裝入塑料袋帶走。翌日凌晨1時,倆人偷偷摸摸往回趕,被護林員截獲。
經審理,法院以兩被告人犯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馬某貴有期徒刑二年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判處馬某有期徒刑二年四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鵝喉羚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列入201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只有嚴懲偷獵,才能遏制本已瀕危的野生物種不斷減少的趨勢。”該院副院長陳衛華說道。
新疆有166萬平方公里遼闊地域,多樣的生態環境成為眾多野生動物棲息繁衍之地,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面臨著偷獵者的覬覦和獵殺。2021年至今,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共受理涉野生動物保護刑事案135件、民事公益訴訟案4件,法律利劍直指偷獵分子,從嚴保護生態環境。
嚴打濫伐林木行為
被告人伊某等5人在未經林管部門批準、未辦理采伐許可證情況下,對涉案楊樹進行采伐,濫伐林木行為受到指控。
庫爾勒鐵路運輸法院在向被告人送達起訴書時釋明森林法相關法律規定,要求被告人主動交納補植復綠保證金,并承諾補種大于濫伐林木數量的樹木用于生態修復,如能履行補植復綠責任,量刑可予以從寬。
執行局局長孟亞東介紹,承辦法官與被告人所住村委會聯系,告知自愿交出保證金、補種大于濫伐林木數量的樹木且成活率達到80%以上,才能退還保證金。在承辦法官敦促下,被告人主動繳納了保證金并承諾補種相應數量的樹木用于生態修復。
巡回辦案增強普法效果
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間,王某等4人以非法獲利為目的,在禁漁區、禁漁期多次非法捕撈野生河鱸魚、東方歐鳊等漁獲物,出售涉案水產品價值達13萬余元。今年6月1日,烏魯木齊鐵路運輸法院環資巡回法庭赴富蘊縣審理此案,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分別判處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和拘役刑罰;對所查獲漁獲物進行“增殖放流”無害化處理。
6月2日,該院院長余亮帶領辦案法官,在案發地邀請環境執法部門、辯護律師、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當地農牧民群眾代表座談,據案闡法,廣泛宣傳“增殖放流”生態修復,強化辦案效果。牧民木扎爾別克在座談時說:“這樣的普法效果好,我們弄得懂、用得上。”
烏魯木齊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院長鄭廣清表示:“我們要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環境資源審判的責任感使命感,加快推進環境資源審判能力現代化步伐,筑牢守護綠水青山的司法屏障。”(本報記者 王書林 本報通訊員 張婷 迪麗扎爾)